血红天上热搜 网友质疑官方安抚文是胡说八道(组图)

5月7日晚上8点,浙江舟山地区的朋友们被突变的天空吓到了,刚入夜的天空,居然变成了一片血红色,看起来非常诡异,这个天空异象到底是什么原因?满大街都在科普,到底该听谁的?来来来,关注过客,听过客说!

想知道事情为什么发生,那就肯定得查查相关资料,这一查不要紧,满大街科普的,各种理论,有说地震前兆的,有说“天有异象必出妖孽”。担心是地震前兆的朋友也完全不用担心,地震前兆有比如,地下水异常、生物异常、地光异常、地气异常等等,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有很多,成百上千种。

地光异常一般都在地震前的几个小时或者几分钟内出现,经过统计,所有地光异常的报告,都是在地震前几秒钟或者1分钟的时候出现,而且通常只会持续几秒钟,正如1月份的青海地震前的强光,而这次舟山红色天空明显不属于地光异常,所以并不需要担心。

说各种推论甚至必出妖孽的我都不生气,就当网友开玩笑了,我就想看看正经科普,让我气愤的事情发生了!

这两张图出自同一篇文章,文章我是看懂了,但是这两句话我没明白!

文章的大概意思,就是5月7日晚,舟山的异常天象,并不是什么异象,而是当天当地的云层比较多,再加上天空下细雨,可能是低层云系对光的一种折射现象。而光源很有可能是当时海港旁边停泊的一艘渔船,渔船上打着红色的光,结合低层云系,就产生了一种叫瑞利散射的光效,所以就满天红光了。

稍微回忆一下初中的知识,大概也就明白了这只是个偶然现象而已,很容易搞明白,但是文章中说,红色的光波长是可见光中最长的,具有很强的穿透力,这就有点太不严谨了,不对,都不能说是不严谨,简直就是胡说八道!

初中物理就学过吧,电磁波的波长越长,穿透力越弱,波长越短,穿透力越强!如果按照红色的光波长是可见光中最长的,比波长较短的蓝色穿透力更强,那么往大了讲,就是伽马射线、X射线的穿透力,倒不如无线电的穿透力了?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?

在可见光中,蓝色的光波确实比红色的光波穿透力更强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而这次舟山红色天空事件中提出的瑞利散射定律,跟穿透力也是没什么关系!

举个很简单的例子,我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,为什么?当太阳光抵达地球之后,需要穿过大气层,这个时候会与半径小于可见光波长的空气分子发生瑞利散射。瑞利散射又叫瑞利衰弱,可见光中的蓝色光波,波长较短,碰到障碍物的时候卡住了,被散射到四面八方,而波长更长的红色,通过衍射,绕过了障碍物,没有被散射,所以我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而不是红色的。

如果大气层足够厚,厚到已经把蓝色光全部散射完了,蓝色光衰弱,开始散射红光的时候,我们看到的天空就是红色的。白天是蓝色,这个时候太阳几乎就是垂直于地面的,光穿过大气的距离就比较短,所以我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,而傍晚晚霞确是红色的,那是因为这个时候的太阳光几乎是水平照射我们所在的区域,也就意味着太阳光要穿过的大气层要更厚一些,所以夕阳就是红色的。

然后我们套用一下知识,当时的舟山有明显的大雾,大雾的浓度对于这次事件的光源来讲,刚刚好就厚到衰弱掉了所有的蓝色光,开始散射红色光,所以舟山的朋友才有幸看到了这次的红色天空事件!

这种红色天空也并不是第一次出现,2020年9月9号,进入高温干燥季节后的美国,多地遭遇山火横扫,美国俄勒冈州因为持续的山火产生了大量的烟雾,无数的小颗粒漂浮在空中,这个时候阳光也因为瑞利散射,整片天空都是血红色,当地的居民更是在社交媒体上感叹:“简直是世界末日”、“就像住在火星”……

血红色天空出现并不罕见,只要有合适的光源,又刚好碰到合适的气象,就可能会形成血红色的天空,所以,这也再次提醒了大家,不要在每次出现一些现象的时候,都在胡乱猜测,希望以科学为主,更希望那些做科普内容的朋友们,不要敷衍了事,不要为了快,而发一些违背常识的内容,现在很多小朋友会看一些科普文章,切莫误人子弟。

其实在地球,这类「天降异象」时不时就会来一下。有时候是自然形成的,有时候光源则来自人类。例如狂丸之前介绍过出现在日本的「渔火光柱」,它的情况就和这次比较接近,当时天空出现了很多不明的光柱,把当地的网友也看懵了,但光源其实是来自渔船的灯光。

天空也有可能会变绿。2020年,一个大火球划过澳大利亚的夜空,然后把周围照成了绿色:

当时大家从颜色分析,大概率是太空垃圾掉下来了。

2018年,美国纽约的夜空变成了蓝色,看起来天边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星际大战:

巨大的蓝光在城市中不断闪现,也很像是外星飞船突然降临:

但其实这是一场由火灾导致的变压器爆炸事故:

稍微近一些的视角,还能看到冒出的浓烟:

当然,如果位置稍远,突然发现窗外的黑夜被蓝光照亮,确实会觉得很害怕,场面已经比科幻片还科幻了。

总之,经过这几年「道友们」的各种「飞升」惊吓,如果外星人真有一天访问地球,我已经开始担心他们的出场方式不够炫酷震撼了。

(文中图片素材来源自网络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)

推荐阅读